为贯彻落实学校“三个三”发展战略部署,提升教师科研能力,增强整体科研实力,推动学校科研水平迈上新台阶,近日起,学校科研处牵头,各学院(部)相继组织承办学术交流系列活动。官微特开设专栏,连续刊载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动,为教师们搭建学习平台,也为学校教育教学新注入新活力。第三十一期由公共艺术学院承办。近日,公共艺术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学文教授作“深造之路:激发学习潜力,迈向更高的学术境界”专题学术讲座。讲座由公共艺术学院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万丹主持,来自环境设计、艺术与科技、公共艺术三个专业的 300 余名师生齐聚现场。
报告伊始,刘学文教授直指当前环境设计行业的深刻变革。他结合最新行业设计项目指出,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与生态环境意识提升,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已从“技术执行者”转向“创新引领者”,绿色设计、智能技术融合、跨学科协作成为核心竞争力。“如今的环境设计不再是单一的空间塑造,而是艺术、科学与社会责任的综合体现。” 刘教授以新加坡“绿色屋顶”、澳门“新濠天地”等国际创新案例为例,强调前沿项目无不依赖深厚的学术积累与跨领域知识储备,“本科阶段的知识体系已难以支撑高端设计需求,深造成为突破职业瓶颈的关键路径”。
在核心的深造规划环节,刘学文教授提出“纵向深耕、横向跨界、国际视野”的三维发展模型。纵向深耕方面,他详细解析了学历提升的阶梯式路径:本科阶段应夯实 AutoCAD、SketchUp 等工具技能,积累课程设计与竞赛作品,为后续深造奠定基础;横向跨界层面,刘教授鼓励学生打破学科壁垒。“环境设计的边界正在消融,与建筑学、城市规划的交叉能拓展空间思维,融入环境心理学可提升设计的人文温度,结合智能传感技术则能创造未来人居场景。
“深造之路的核心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”刘学文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经历,给出两点实操建议:一是建立“理论+案例”的知识体系,用时间轴串联建筑史、设计史知识点,针对“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民居改造”等热点议题,提前构建“政策背景+案例分析+设计策略” 的思维框架;二是参与真实项目历练,通过校园工作室、企业实习等渠道积累实践经验;公共艺术学院将以此次报告为契机,推出 “深造护航计划”,通过导师结对、考研集训、海外交流推介等举措,助力学生规划学术发展路径。
撰稿:公共艺术学院、科研处 编辑:曹印